转贴:最通俗易懂、详细深入的《物不迁论》译本
Source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9ebd58050102vmut.html 僧肇大师《物不迁论》 本人遍阅诸家解读,去妄存真,根据所学般若中道之理、诸法实相之印,历时半月有余,尽量完整、详细而深入地把僧肇大师《物不迁论》翻译出来。浅见不足道哉,只是为诸位提供一个参考。 夫生死交谢,寒暑迭迁,有物流动,人之常情。余则谓之不然。 生死交互代谢,四季周而复始,万物都在迁流运动,这就是世人对宇宙人生的通常看法,即世人所理解的无常观。然而,我认为并非如此。 何者?《放光》云:法无去来,无动转者,寻夫不动之作,岂释动以求静,必求静于诸动。 为什么呢?《放光般若经》说:事物(现象)根本没有来与去,即没有运动转迁。要探索事物没有运动转变(即“物不迁”)的道理,岂能离开事物(现象上)的迁流运动而寻求事物静止不迁的道理呢?所以,必须在事物的迁流运动中寻求事物静止不迁的道理。 必求静于诸动,故虽动而常静。不释动以求静,故虽静而不离动。 必须要在事物的运动迁流中寻求事物静止不迁的道理,所以事物虽然表面上是运动迁流的,实际上是常常静止不迁的。不离开事物运动迁流的现象而寻求事物静止不迁的本质,所以事物虽然是静止不迁,但却不离开运动迁流。 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。缘使真言滞于竞辩,宗途屈于好异。所以静躁之极未易言也。 虽然动静本来并非对立的关系,也不能相互分离,但是迷惑的人却认为动静是截然不同的。对于事物的存在状态,他们认为事物要么是运动迁流,要么是静止不动。就是说,事物不可能既是运动迁流,又是静止不动。正因为世人二元对立的观念,致使(本来超越二元对立的)真理徒然陷于语言辩论之中,大道被二元对立的学说所歪曲。所以,事物的存在状态--动与静的究竟之理在语言上很难说明白。因为只要使用语言,就很容易落入二元对立的概念世界中,从而难以说明那超越二元对立的真理。 何者?夫谈真则逆俗,顺俗则违真。违真则迷信而莫返,逆俗则言淡而无味。 为什么呢?谈论真理就会违背世人的常识,随顺世人的常识则会违背真理。违背了真理就会陷于常识的迷信中,就会迷惑诸法的本性,而不能返末归本;违背世人的常识则又会使言谈寡淡无味,而难以使人信服。 逆俗则言淡而无味,出自《老子》:“乐与饵,过客止。【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】...